崔振立,礦業公司大石河鐵礦生產技術科選礦技術員。參加工作十二載,他先后參與了選礦001質量穩定工程、首礦精選公司防腐攻關和流程優化梳理、大石河鐵礦選礦主廠標準流程建設等一系列選礦技術項目,是名副其實的選礦“技術咖”。
2017年,大石河鐵礦秘魯礦石深加工項目上馬。經過5個多月的緊張籌備,5月份,大石河鐵礦完成了流程改造、設備安裝調試和輕重負荷試車、流程梳理等工作,開始了正常的加工處理。
按照設計標準,在生產細粒級礦粉時,處理秘魯礦石的球磨機臺時效率至少要達到50噸的標準。但在生產初期,臺時效率和設計標準差距比較大,全月平均才47噸多,最低時只有42噸,極大地影響了流程的經濟性。礦里從上到下都心急如焚。
為了找到制約流程臺時效率的主要因素,崔振立連續幾天扎在選礦主廠房里,對流程的各個環節逐點位進行摸排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崔振立找到了球磨機鋼球填充率不合理、排礦水補水能力不足這兩個影響臺時效率的“幕后黑手”。鋼球填充率不合理,球磨機達不到最佳工作狀態;排礦水補水能力不足,球磨機負荷偏低,制約球磨機臺時效率。
找準了原因,崔振立開始對這兩個“幕后黑手”還擊。秘魯礦石原礦粒級細、比重大,同時要求的磨礦粒度細,大石河鐵礦原來的球磨機充填率和鋼球尺寸無法滿足生產需求。要想提高磨礦效率,就要對鋼球填充率及尺寸進行優化。為了確定最佳的鋼球充填率,崔振立反復試驗,將球磨機鋼球充填標準由球磨機中空軸以下60毫米調整到中空軸下沿以上30毫米,同時鋼球直徑由120毫米調整為110毫米,球磨機的工作狀態得到了改善。
排礦水補水量大小直接影響到球磨機負荷。根據股份公司配吃要求,秘礦粉生產粒度控制到84%以上,和自產精礦粉相比,粒度明顯變細,因此在生產中所需的排礦水量也比較大。為了解決排礦水補水能力不足問題,崔振立一方面組織車間為一次球磨機安裝補加水水管;另一方面對秘礦生產流程用水情況進行全面分析,制定了單獨供水的改造方案。
技術層面問題解決了,崔振立和車間共同組成打臺時小組,每天和崗位人員一起倒班,指導班組進行操作調整。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,秘礦流程的臺時效率已經達到50噸以上的水平,滿足了生產要求。截至9月底,大石河鐵礦共處理秘礦30多萬噸,向股份公司輸出21.19萬噸。
技術無止境,專注做好每件事,這是崔振立的工作信條。也正是因為“敬業+專業”,讓崔振立成為選礦“技術咖”。